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纪实
中纪委网站: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清障护航

网友评论

首页

话题:李逸舟:台湾独不了,我们充满信心

发布时间:2009-07-02  【查看原文】  【返回首页
2009-07-15 发表网友,IP:123.117.184.*
胡锦涛对台决策有高参 
[11408] (2009-02-27) 
王家瑞    《联合早报网》
近年由于参加所在国华侨华人“和统会”的活动,一直关注两岸关系与祖国大陆对台政策。最近返国探亲,特地拜访了家乡一位从事对台工作的好友,请教他对胡六点的解读。谈至兴起,好友出示一书,名为《大功初成 巩固前进》,李逸舟著,说是可当作深入学习领会胡六点的最好辅助材料。因好友明言只此一本不忍割爱,嘱我行前一定送还,故返家即行展读,不意一坐竟再难释手,无心茶饭,择要摘录,竟夜不眠。 
  这是一本专门论述台海战略的文章结集。全书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对台战略、对台工作必须进行结构性调整,以及怎样进行调整。这从文章的标题可见一斑,如《两岸关系总批判》(2001年),《实现国家统一理论创新与对台工作战略调整》(2004年),《临界点上的台湾》(2007年),《国家统一形势及我面临的选择》(1991年)等等。通读全书,作者对影响两岸关系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溯本清源的分析,对以往十多年的对台工作进行了彻底反思,为决策高层提供出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摘录过程中,发现其核心思想与胡六点(包括2005年四点意见以来相关政策讲话)有着全息性的对应关系。列举如下: 
  1、李著:“对台工作必须要有一种大手笔、大智慧,以大突破实现大发展”(2001年);“一次全党性的、自上而下的观念大转变、思想大解放、政策大调整再不容回避,局部的举措已经于事无补”;“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创新也必将实现理论创新的当口。这一创新的理论,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发展,也将因其对国家统一大业的突出贡献而载入史册”(2004年)。 
  胡六点:从2005年发表“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起,到胡六点成为“新形势下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国内外舆论普遍赞誉中共确立对台新思维、胡锦涛对台新政。 
  2、李著:“两岸统一究竟将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其中依据的内在发展逻辑是什么?”(2001年)“以往我们在国内建设中走过的弯路,根本上是由于超越历史所赋予的现实可能性,追求纯而又纯的一大二公,目标错了步步错”(2004年);“一国两制是对我最有利的统一模式。但在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与其直接在最高目标上长期僵持,不如尽最大努力达到现阶段可以达到的目标,退一步,进两步”(1991年);“对统一进行分阶段的规划部署,确定不同时期的目标、步骤与方针政策,扎实有效地推进统一进程”,“逐步建构起一个以统一为未来目标、双方都能接受并共同支撑的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循环”(2000年);“在发展中融合,经融合而统一”,“在历史的长线上,我们听到了两岸融合的深沉脚步”(2004年)。 
  胡六点:现阶段两岸关系以和平发展为主题,全面开创两岸关系新局面;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交流合作增进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通过协商谈判积累共识、减少分歧,循序解决问题。李著评价为“如同邓小平当年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从而一举摆脱一大二公的束缚那样,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使对台工作从此建立在了现实而正确的基础之上”。 
  3、李著:“十多年斗争反复表明的其实也只是一个现实:如果我们不打算接续1949年的国共内战通过战争把中华民国彻底消灭,那么一个中国的框架中就必须留有对方能够接受的位置,否则只能迫使对方离一个中国越来越远,直至台独”;“作者甚至极而言之:如果泛蓝上台,不论他们说什么、提什么,我们都要认定他们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关键是该做什么做什么,该三通就三通,该谈判就谈判”(2004年);“台湾当局关于宪法一中的表述进一步明确后,或者争取对方回到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后,即应考虑恢复两岸接触商谈”(2001年);“两岸同属一中,是十多年对台工作最宝贵的经验与结晶,内涵丰富,前景远大;得来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发挥,切切不可浪费,特别是不应在一般的宣传中使它萎缩成一个仅仅针对台独与两个中国的狭窄概念”(2004年)。 
  胡六点: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和平统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对于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欢迎;九二共识既确认了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同立场,又搁置了双方的政治分歧,是发挥政治智慧、照顾各方利益的成果。2005年,大陆不再公开否认国民党“九二共识”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立场,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两党共同愿景。 
  4、李著:“国际上的涉台斗争本身有其极限所在:假设我们最终有能力把台湾现有二十几个邦交国打掉,但台湾则完全可以把最后一个几万人口的微型小国统统养起来”(2001年);“必须认识到,打击台湾国际活动空间与台独声浪升高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直接的联动关系;如果这一问题得到妥善的、合理的处理,必将极大地削弱台独在台湾内部的社会心理基础”;“如果马英九上台,两岸间再不允许双方在国际上出现激烈纠缠、公开恶斗的局面”(2007年);“可经过沟通由我主动在世卫组织提出动议,允许台湾以适当身份参加。这是一个重大机遇,不可轻忽”(2004年)。 
  胡六点:我们了解台湾同胞对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感受;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讨论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包括优先讨论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活动的问题,双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寻求最终解决办法;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 
  5、李著:“我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全部经验表明,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基本矛盾与运行规律,历来是解决问题、不断前进的首要前提”;“两岸关系的基本矛盾,是中国终将统一的趋势与要求,与两岸不同的发展道路及发展程度之间的矛盾”;“大陆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完善后,终将使两岸统一水到渠成”(2004年)。 
  胡六点:五十六年来,两岸在不同的道路上,发展出不同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 
  6、李著:分三阶段论述了台湾人百余年特殊的历史遭遇,及由此生成的三大心态,坦言“从历史的脉络看,是祖国有负于台湾人民,而不是台湾人民有负于祖国”,主张“必须以亲情感化,以母爱滋养;如只是声色俱厉说你必须回来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则只能导致其心理逆反”。(2000年、2004年) 
  胡六点:十分同情台湾同胞在历史上经历的不幸、蒙受的冤屈;对台湾同胞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心态和感情,对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对大陆产生的误解和隔阂,我们不仅会基于同胞之爱予以充分理解和体谅,而且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努力去疏导和化解。 
  7、李著:“台独总体上始终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它在岛内的实质意义与现实作用在于区隔族群、调动省籍矛盾,夺取和保卫政权”;“统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工具”(2001年);“李登辉讲出台独是个假议题、陈水扁连喊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显示台独已是强弩之末,走向式微”(2007年)。 
  胡六点:对于那些曾经主张过、从事过、追随过台独的人,我们也热诚欢迎他们回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 
  类似的内容还可以列举很多,上述各个论点在书中也都有非常丰富充实的论述与阐发。李著视野宏阔,高屋建瓴,极富远见卓识与预见性,许多分析令人由衷折服,常有精彩处使人为之动容。总的感觉,书中内容为中共对台工作战略转移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先导与理论准备作用,堪称功在国家,利及后代。遗憾的是,书中缺少了作者介绍。近年人们对大陆对台智囊如李家泉、余克礼等都耳熟能详,唯此位李逸舟先生完全陌生,既未有文章言论见诸报章,也未在有关会议活动中见其踪影,颇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妄自揣测,胡锦涛主政以来,据信令计划、王沪宁进入对台领导小组在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位李君应为令、王麾下对台核心策士。 
2009-07-12 发表网友,IP:123.116.157.*
高屋建瓴,大气磅薄!!
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